A 文献阅读

  • 文献阅读是学术研究的认知基石。通过系统梳理领域内经典与前沿成果,研究者得以构建学科知识谱系,掌握核心理论范式与研究范式演化路径,避免低水平重复劳动。批判性阅读可训练学术敏感度,帮助博士生在庞杂信息中识别关键科学问题,形成具有创新潜力的研究切口。
  • 文献综述具有学术对话的必要性。研究不是孤立的知识生产,而是与既有成果持续互动的过程。深度解析前人研究的逻辑框架与方法论局限,既能验证研究问题的学术价值,又可规避论证偏差。地理学强调空间异质性与尺度嵌套,唯有通过跨学科文献整合,方能建立多维视角的理论解释模型。
  • 文献批判承载着学术传承与突破的双重价值。经典理论为研究提供锚点,而方法论争鸣则孕育创新机遇。博士生需在文献精读中锤炼理论迁移能力,例如将遥感技术嵌入传统地貌分析,或通过社会网络模型重构人文地理研究框架。这种知识再生产过程既是对学术伦理的恪守,更是推动学科边界拓展的核心动力。

任务概述

  1. 每位学生每年需完成100篇英文文献阅读,分为两部分:50篇由导师推荐,50篇由学生自行选择。
  2. 每篇论文阅读后,向导师或组会进行汇报。
  3. 论文选择要求,必须英文,研究内容与本组研究领域高度相关,具有明显的借鉴和学习价值。论文可自行选择,但需经过导师同意。
  4. 要求进行全文精读,不借助任何全文翻译工具或AI进行全文或大面积翻译。
  5. 其中1/4的论文需要总结为“阅读笔记”文章,至“流域水文模型”公众号。

公众号“阅读笔记”文章安排

  1. 每周周一发送一篇。负责的同学需提前两周确定将阅读的论文题目;提前一周完成“阅读笔记”的初稿。
  2. “阅读笔记”初稿统一放在NAS上SHUDgroup/公众号2025共享文件中,命名格式为文章发布日期-姓名(例如:2025-04-28张三)。
  3. “阅读笔记”的内容符合公众号的定位和阅读笔记基本要素。
  4. 文章格式符合公众号文章格式,具体格式可参见公众号往期好文分享。
  5. 严守学术道德。任何抄袭/拷贝/参考他人的阅读笔记、公众号文章、解读、翻译等,同样视为学术不端。

公众号2025年任务安排

每星期的“阅读笔记”分别由四个学生负责,依次为:赵晨、程亮华、王洁均、温鑫、张海昕、李文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