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文献阅读
- 文献阅读是学术研究的认知基石。通过系统梳理领域内经典与前沿成果,研究者得以构建学科知识谱系,掌握核心理论范式与研究范式演化路径,避免低水平重复劳动。批判性阅读可训练学术敏感度,帮助博士生在庞杂信息中识别关键科学问题,形成具有创新潜力的研究切口。
- 文献综述具有学术对话的必要性。研究不是孤立的知识生产,而是与既有成果持续互动的过程。深度解析前人研究的逻辑框架与方法论局限,既能验证研究问题的学术价值,又可规避论证偏差。地理学强调空间异质性与尺度嵌套,唯有通过跨学科文献整合,方能建立多维视角的理论解释模型。
- 文献批判承载着学术传承与突破的双重价值。经典理论为研究提供锚点,而方法论争鸣则孕育创新机遇。博士生需在文献精读中锤炼理论迁移能力,例如将遥感技术嵌入传统地貌分析,或通过社会网络模型重构人文地理研究框架。这种知识再生产过程既是对学术伦理的恪守,更是推动学科边界拓展的核心动力。
A.1 任务概述
- 每位学生每年需完成100篇英文文献阅读,分为两部分:50篇由导师推荐,50篇由学生自行选择。
- 每篇论文阅读后,向导师或组会进行汇报。
- 论文选择要求,必须英文,研究内容与本组研究领域高度相关,具有明显的借鉴和学习价值。论文可自行选择,但需经过导师同意。
- 要求进行全文精读,不借助任何全文翻译工具或AI进行全文或大面积翻译。
- 其中1/4~-1/5的论文需要总结为“阅读笔记”文章,至“流域水文模型”公众号。
A.2 公众号“阅读笔记”文章安排
- 每周周一发送一篇。负责的同学需提前两周确定将阅读的论文题目;提前一周完成“阅读笔记”的初稿。
- “阅读笔记”初稿统一放在NAS上
SHUDgroup/公众号2025
共享文件中,命名格式为文章发布日期-姓名(例如:2025-04-28张三)。 - “阅读笔记”的内容符合公众号的定位和阅读笔记基本要素。
- 文章格式符合公众号文章格式,具体格式可参见公众号往期好文分享。
- 严守学术道德。任何抄袭/拷贝/参考他人的阅读笔记、公众号文章、解读、翻译等,同样视为学术不端。
公众号2025年任务安排
每星期的“阅读笔记”分别由四个学生负责,依次为:程亮华、王洁均、温鑫、张海昕、李文忠。
A.3 忠告
**论文阅读计划的目的:
- 增加你们的学术知识储备
- 提高英文阅读能力
- 提高快速理解他人工作、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
- 学习学术表达逻辑
- 学习作图、读图、看图论述的能力
- 增加对专业术语的敏感度,避免学术词汇的低级翻译错误。
- 精准表达科学问题
- 针对研究缺陷表达和讨论的能力
- 学习论文格式
虽然这只是论文阅读PPT和阅读笔记,对学生而言,无法发论文、也不会影响毕业,但我们认为这是学生从学术前辈那里学习论述的好机会,是学习如何阐述、总结、思考的好机会。所以老师会认真给PPT提意见、阅读并修改你的阅读笔记,希望学生从中学习。 但如果哪个学生拿AI和翻译工具来糊弄交差,那这个训练就不合适你,我们的培养模式也就不合适你。
可以做得差,做得差我们有义务教;但如果想糊弄,就别走科研路。 世上的宽敞的路很多,也不是一定要走科研这一条路。每条人生路都有不同的要求,但是科研要求认真、较真。
A.4 阅读PPT指导意见
PPT版式*
- 封面是否包含:
- 文献名称、关键图件或者首页截屏
- 单位LOGO(完整版)
- 论文完整引用信息 - 论文基本信息介绍,例如: - 论文作者/单位 - 论文发表时间/期刊 - 添加页码
- 全程使用模板版式
一般研究论文的阅读
- 摘要及关键词。 摘要需认真翻译,并且标记其,研究背景、研究目的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结果、研究结论等部分。
- 目录页,展示论文基本结构
- 生词表,配翻译。
- 论文关键术语,要展开解释,网上搜图(标记出处)进行含义解释。
- 关键图件,展开解释。关键术语翻译成中文。
- 关键数据的列表
- 论文方法,方法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
- 模型:模型简单介绍、模型概念图
- 统计方法:方法简单介绍
- 评价指标:简单介绍、公式
- 论文结果,结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
- 论文讨论,作者对问题的解释、研究缺陷、研究不足、未来研究方向等
- 结论,详细总结其结论。
- 关键参考文献,从中推荐5个以内的关键文献。
- 阅读者评语/总结。
综述文章阅读
综述论文有别于一般研究论文, 主要是针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。
阅读笔记中除了摘要、关键词、目录页、术语、生词表、关键图件等要求之外, 应当重点应该阅读和总结这些方面:
- 研究背景:综述文章通常会介绍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,阐明综述的目的和意义。
- 研究历史背景:综述文章会回顾该领域的研究历史,介绍重要的里程碑和关键的研究成果。
- 研究出发点/思路/角度的差异
- 研究方法的差异
- 不同研究见的对比
- 综述文章强调系统性
- 局限性、不足、存在的挑战
- 未来研究方向